第(2/3)页 如今这般安排,让他去暹罗做个安稳藩王,远离朝堂纷争,比起历史上的悲惨结局,已是好上太多。 朱高炽暗自庆幸,这样的安排,不仅是为了大明的南洋布局,也是给了朱允炆一条更好的生路。 朱雄英见朱允炆紧张,上前一步温和地说道:“二弟不必多礼,今日来,是有圣旨要宣。” 他示意内侍展开圣旨,清了清嗓子,用沉稳的声音宣读: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皇孙朱允炆,品性端方,谨守礼法,今册封为暹罗王,择日前往就藩,赐仪仗、印信,拨三千护卫随行,钦此。” 圣旨宣读完毕,朱允炆整个人都僵住了,他抬起头,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光芒,嘴唇微微颤抖,半天说不出一句话。 他从未想过,自己有朝一日能摆脱“罪臣之子”的标签,更能被册封为王,镇守南洋——那个虽远却安稳富庶的地方,距离大明不算太远,既能为国效力,又能远离东宫的压抑,这样的结果,远超他的想象。 片刻后,泪水顺着朱允炆的脸颊滑落,他猛地跪倒在地,对着圣旨叩首:“臣……臣朱允炆,谢陛下隆恩!谢大哥举荐!” 他的声音哽咽,多年的压抑、委屈与不安,在这一刻尽数化为激动与感激,连身体都在微微颤抖。 朱雄英连忙上前扶起他,拍了拍他的肩膀,温声勉励:“二弟,此次为你求封,我与父亲都费了不少心思。暹罗乃南洋要地,百姓淳朴,邦国众多,你到了那里,定要勤政爱民,广施仁政,妥善处理与周边邦国的关系,造福地方百姓,莫要辜负祖父与父亲的期望,也莫要给咱们朱家丢脸。” “大哥放心!”朱允炆抹掉眼泪,眼神变得坚定起来,“臣弟定当铭记大哥教诲,到了暹罗,定当竭尽所能,治理好封地,为大明稳固南洋,绝不给大哥与皇室丢脸!” 他看着朱雄英,眼中再无往日的疏离与胆怯,只剩下真诚的感激与决心。 朱允炆是个聪明人,他很清楚若非这位大哥开口举荐,他这辈子都只会是个罪臣之子,绝没有就藩的机会。 而且朱高炽这位大将军王,对他一直抱有敌意,随便动动指头都能碾死他这个罪臣之子。 因此,此刻朱允炆心里面充满了感动。 多年前因母亲而起的隔阂,在这一刻悄然消散,兄弟二人的目光交汇,都看到了彼此心中对大明未来的期许。 第(2/3)页